压铸模具维修技巧,压铸模具的维修和保养

日期:2023-03-16 浏览:15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压铸模具维修技巧,以及压铸模具的维修和保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压铸模具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维护维护保养呢?
  • 2、导致压铸模具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3、模具维修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 4、铝合金压铸模具出现粘模如何处理

压铸模具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维护维护保养呢?

(1)模修人员在维护,维修,保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一个原则,绝对不允许私自更改模具的尺寸,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去开展工作~如果一旦改变原有尺寸,就有产生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损失将是很惨重的。

(2)根据本公司《模修维护保养管理规定》切实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在保养过程中,模修工对使用的工具缺乏使用意识,比如在对模具抛光的过程中用比较粗的油石,有的甚至把抛光机装上百叶轮对模芯进行抛光,不但造成模芯表面到处都是深度划痕,而且伤到模芯表面氮化层,使压铸下次生产时根本就无法使用,不是粘模,就是拉伤。有很多情况就是这样,上次模具生产的好好的,等这次再生产就怎么也干不出活了,除了其它外界因素外,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3)对于易损件比如顶杆,型芯等应仔细检查,有没有弯曲,裂痕等,如果有及时更换,好多情况是等模具再生产时没有完成多少模次型芯就断了,大多原因由此没有认真检查,有问题没有提前发现而成,造成人力和时间的很大浪费。

(4)抛光模具需要补充一点,哪儿有粘铝,哪儿有积碳就抛光哪儿,尽量减少因为抛光而造成的对模具所造成的磨损。

(5)应对模具所有运动的部位,和结合部位,螺钉等做润滑和防锈处理。

(6)模具管理人员随时监督保养状况,注意其它的管理细节。做好保养维修记录以备查询。

模具的保管应做到台帐,图纸,档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开存放,避免零件的丢失,长期不使用的模具定期做防锈处理。新模具在规定的时期内尽量做去应力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模具保养和维修过程中,有些说的挺简单,都明白,但真正做下去很难,需要我们尽职尽责的去落实下去,把工作做到位。

导致压铸模具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导致压铸模具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对于铸造模具来说,一些缺陷的出现导致整件产品出现瑕疵甚至报废。那么,当缺陷出现的时候,我们怎样去寻找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呢?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导致压铸模具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

产生原因:1、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2、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

调整方法:1、加深浇口流道;2、减少压射比压。

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

产生原因:1、表面粗糙;2、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调整方法:1、抛光型腔;2、更换型腔或修补。

铸件表面有推杆印痕,表面不光洁,粗糙

产生原因:1、推件杆(顶杆)太长;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杂物。

调整方法:1、调整推件杆长度;2、抛光型腔,清除杂物及油污。

铸件内有气孔产生

产生原因:1、金属液流动方向不正确,压铸件型腔发生正面冲击,产生涡流,将空气包围,产生气泡;2、内浇口太小,金属液流速过大,在空气未排出前过早地堵住了排气孔,使气体留在铸件内;3、动模型腔太深,通风排气困难;4、排气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气困难。

调整方法:1、修正分流锥大小及形状,防止造成与金属流对型腔的正面冲击;2、适当加大内浇口;3、改进模具设计;4、合理设计排气孔,增加空气穴。

铸件内含杂质

产生原因:1、金属液不清洁,有杂质;2、合金成分不纯;3、模具型腔不干净。

调整方法:1、浇注时把杂质及渣清掉;2、更换合金;3、清理模具型腔,使之干净。

压铸过程中金属液溅出

产生原因:1、动、定模间密合不严密,间隙较大;2、锁模力不够;3、压机动、定模板不平行。

调整方法:1、重新安装模具;2、加大锁模力;3、调整压铸机,使动、定模相互平行。

铸件表面有裂纹或局部变形

产生原因:1、顶料杆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受力不均;2、推料杆固定板在工作时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产品变形及产生裂纹;3、铸件壁太薄,收缩后变形。

调整方法:1、增加顶料杆数量,调整其分布位置,使铸件顶出受力均衡;2、调整及重新安装推杆固定板。

压铸件表面有气孔

产生原因:1、润滑剂太多;2、排气孔被堵死,气体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合理使用润滑剂;2、增设及修复排气孔,使其排气通畅。

铸件表面有缩孔

产生原因:压铸件工艺性不合理,壁厚薄变化太大。金属液温度太高。

调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艺孔,使之薄厚均匀;2、降低金属液温度。

铸件外轮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

产生原因:1、压铸机压力不够,压射比压太低;2、进料口厚度太大;3、浇口位置不正确,使金属发生正面冲击。

调整方法:1、更换压铸比压大的压铸机;2、减小进料口流道厚度;3、改变浇口位置,防止对铸件正面冲击。

铸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满

产生原因:1、压铸模温度太低;2、金属液温度低;3、压机压力太小;4、金属液不足,压射速度太高;5、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提高压铸模,金属液温度;2、更换大压力压铸机;3、加足够的金属液,减小压射速度,加大进料口厚度。

压铸件锐角处充填不满

产生原因:1、内浇口进口太大;2、压铸机压力过小;3、锐角处通气不好,有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减小内浇口;2、改换压力大的压铸机;3、改善排气系统。

;

模具维修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那如果模具出现问题应该怎么修理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模具维修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模具维修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冲头使用前应注意

①、用干净抹布清洁冲头。

②、查看表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则用油石去除。

③、及时上油防锈。

④、安装冲头时小心不能有任何倾斜,可用尼龙锤之类的软材料工具把它轻轻敲正,只有在冲头正确定位后才能旋紧螺栓。

2.冲模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在模具搬上台面前调至下死点并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动拧紧螺纹出现的因体力、性别、手感误差造成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相同螺纹预紧力不等,从而引起冲压过程中上下模错移、间隙改变、啃剥刃口等故障发生。

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30件进行复检。经划线检测 、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才能交付生产。

3.冲压毛刺

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⑤、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

4.跳废料

模具间隙较大、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速度太高、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带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锋利程度。刃口的圆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材料比较薄的不锈钢等可以采用斜刃口。

②、对于比较规则的废料,可增大废料的复杂程度或在冲头上加聚胺酯顶杆来防止跳废料,在凹模刃口侧增加划痕。

③、模具的间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间隙,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小直径孔间隙减少10%,直径大于50.00毫米,间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个工位模具冲压时,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废料反弹。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调整冲压速度、冲压油浓度。

⑦、采用真空吸附。

⑧、对冲头、镶件、材料进行退磁处理。

5.压伤、刮伤

①、料带或模具有油污、废屑,导致压伤,需擦拭油污并安装自动风枪清除废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应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够,表面需镀铬、渗碳、渗硼等处理。

④、材料应变而失稳,减少润滑,增加压应力,调节弹簧力。

⑤、对跳废料的模具进行维修。

⑥、作业时产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伤,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业人员作业时轻拿轻放。

模具维修需要注意八大事项

1、全在清理模具各处金属肖和积垢,显现模具本色。

2、参照与模具一起送修的最后一个压铸产品,仔细检查模具存在的问题。有无拉伤、粘模、压蹋、掉肉,有无小型芯弯曲或折断,有无活动型芯插入定位不准,有无断推杆或推杆长度发生变化,有无镶块定位不准,有无紧固螺栓松动等。根据损坏情况,确定修理或更换。

3、对导致铸件轻微拉伤的型腔塌陷、裂纹、掉块等,可以局部焊补修理,焊补修理应严格按焊补工艺操作,否则将损失很多模具寿命。较小成型零件发生以上故障更加严重或模具损坏。

4、较大成型零件成型表面严重塌陷、裂纹、掉块等,可以局部焊补修理,焊补修理应严格按焊补工艺操作,否则将损失很多模具寿命。较小成型零件发生以上故障更加严重或模具损坏。

5、对滑动部位如抽芯机构、导向装置等,应进行彻底清理,仔细检查、维修。用高温润滑脂重新润滑后装配。

6、如果有液压抽芯,液压部分与模具同时维修。液压部分维修特别注意清洁,防止污染,否则将会污染整个压铸机液压系统。

7、当模具在生产工程中出现故障或受到损伤时,应按具体情况确定修理方案。必要时按上述方法全面维修。

8、完成维修保养的模具,将成型表面、分型面、安装面做防锈处理,合拢、定模,按模具在机器上的安装方向,放在垫板上。模具附件与模具放在一起。

铝合金压铸模具出现粘模如何处理

在压铸生产中,铸件发生粘模,可以用勺子舀铝合金,浇在粘模的铸件上(一般浇和铸件差不多重量就可以了),利用热涨冷缩原理,使铸件受热膨胀,然后粘动模的铸件,尝试用顶杆顶出,粘定模的铸件用凿子撬出。

如果上述方法不管用,就只有把模具卸下来,用凿子一点点把粘模铸件清理下来。

1、然后,检讨生产中,模具过热地方,如长型芯等部位,有没有良好的喷涂;

2、检查铸件的拔模斜度是否做到最大,增加拔模斜度可以减少粘模;

3、检查模具是否粗糙,或有倒拔模的地方,维修打光这些地方;

4、如果铸件老是粘定模,可以故意把动模不重要的地方打粗糙点,增加动模包紧力,使铸件不再粘定模。

压铸模具维修技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压铸模具的维修和保养、压铸模具维修技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