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发明专利,冲压模具产品

日期:2023-03-24 浏览:50

今天给各位分享冲压模具发明专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冲压模具产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概览:

  • 1、油箱绑带 标准
  • 2、离子注入与蒸发镀膜复合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发展
  • 3、模具是怎样制造的
  • 4、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逝世!你知道他的哪些事迹?
  • 5、改进模具算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
  • 6、冲压机是谁发明的?

油箱绑带 标准

一种一体式油箱绑带冲压模具专利信息由爱企查专利频道提供,一种一体式油箱绑带冲压模具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属于油箱绑带冲压加工领域,其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目前,客户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燃油箱作为易燃易爆物的存储装置,其安装环境需尤为关注。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的整体布局中,燃油箱通常都会与周围部件留有较大家间隙,以避免燃油箱窜动而与周边部件发生碰撞。但在汽车紧急刹车时,仍难以避免油箱向前晃动而碰撞油箱管路,进而造成管路泄露或油箱破损等安装风险,现有结构中一般在燃油箱上均设有限位结构来限制油箱的向前位移。但是,因结构设计不合理,现有的限位结构对燃油箱的限位效果较差。

离子注入与蒸发镀膜复合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发展

离子注入技术

“我们在广泛而深入地研调国际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根据我们所的技术优势,敏锐地捕捉到当时国际上还刚刚问世的 M EVVA源这一新技术,提出了把它应用于强流金属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的发展方向。因为 M EVVA源的发明者布朗博士发明 M EVVA源的本意是用于核物理研究,因此我们提出这一设想是一次技术创新。”

MEVVA源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材料表面工程高技术,也是我们所承担的一项863高技术项目。它包括以下2个密切相关的部分:

(1)MEVVA源离子注入机的研制;

(2)MEVVA源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实际应用。为了解读这项高技术,我们先从离子注入讲起。

什么是离子注入?

我们设想在真空中有一束离子束射向一块固体材料时会发生哪些现象呢?离子束把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撞出固体材料表面,这个现象叫做溅射;而当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时,从固体材料表面弹了回来,或者穿出固体材料而去,这些现象叫做散射;另外有一种现象是,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以后,受到固体材料的抵抗而速度慢慢减低下来,并最终停留在固体材料中,这一现象就叫做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技术又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改性高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能量为100keV量级的离子束入射到材料中去,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材料表面性能,或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此项高新技术由于其独特而突出的优点,已经在半导体材料掺杂,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的表面改性上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具有以下一些其它常规表面处理技术难以达到的独特优点:(1)它是一种纯净的无公害的表面处理技术;(2)无需热激活,无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因而不会改变工件的外形尺寸和表面光洁度;(3)离子注入层由离子束与基体表面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新表面层,它与基体之间不存在剥落问题;(4)离子注入后无需再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进行离子注入的设备——离子注入机

离子注入是在一种叫做离子注入机的设备上进行的。离子注入机是由于半导体材料的掺杂需要而于上世纪60年代问世。虽然有一些不同的类型,但它们一般都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离子源,用于产生和引出某种元素的离子束,这是离子注入机的源头;(2)加速器,对离子源引出的离子束进行加速,使其达到所需的能量;(3)离子束的质量分析(离子种类的选择);(4)离子束的约束与控制;(5)靶室;(6)真空系统。非半导体材料的离子注入表面改性

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对离子注入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大家知道,半导体材料的离子注入所需的剂量(即单位面积上打进去了多少离子,单位是:离子/平方厘米)比较低,而所要求的纯度很高。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所需的剂量很高(比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高1000倍以上),而纯度不要求像半导体那么高。

在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沿用半导体离子注入机所产生的氮离子束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氮等气体离子在适用于半导体离子注入的设备上容易获得比较高的离子束流。氮离子注入在金属、硬质合金、陶瓷和高分子聚合物等的表面改性的研究与应用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氮离子注入阶段。

金属离子注入是新一代的材料表面处理高技术。它利用具有很高能量的某种金属元素的离子束打入固体材料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的与化学的变化,来改善固体材料的某些表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在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与应用中效果更加显著,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许多氮离子注入无法实现的,金属离子注入可以很好地实现。但是,基于半导体离子注入需要的传统离子注入机,要想获得比较强束流的金属离子束是比较困难的,进行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所需的费用也是比较昂贵的。

M EVVA源离子注入———强流金属离子注入的一场革命

M EVVA源是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的缩称。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布朗博士由于核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研制成功的。这种新型的强流金属离子源问世后很快就被应用于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并引起了强流金属离子注入的一场革命,这种独特的离子注入机被称为新一代金属离子注入机。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的突出优点有以下几点:(1)对元素周期表上的固体金属元素(含碳)都能产生10毫安量级的强束流;(2)离子纯度取决于阴极材料的纯度,因此可以达到很高的纯度,同时可以省去昂贵而复杂的质量分析器;(3)金属离子一般有几个电荷态,这样可以用较低的引出电压得到较高的离子能量,而且用一个引出电压可实现几种能量的叠加(离子)注入;(4)束流是发散的,可以省去束流约束与扫描系统而达到大的注入面积。其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高性能,另一是使离子注入机的结构大大简化,主要由离子源、靶室和真空系统这三部分组成。

M EVVA源金属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国际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研制和生产新一代强流金属离子注入机之一,获得了2项技术新型专利。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在国际上首先开展 M EVVA源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及其应用,十多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并获得了3项发明专利。总之,在设备研制和表面处理技术两方面均已具备了将此项高技术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的基础。

在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开发, M EVVA源金属离子注入表面技术在硬件(设备)和软件(工艺)两方面均已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并已具备了实现产业化的基础。在设备方面,完成了 M EVVAIIA-H、MEVVAII-B和MEVVA50型3种不同型号 M EVVA源的研制,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九五”期间,就已先后为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国内大学研究所和工厂生产了15台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或 M EVVA源镀膜设备。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的应用,使强流金属离子注入变得更简便、更经济,效率大大提高,十分有利于这项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在表面优化工艺方面,钢制切削工具、模具和精密运动耦合部件3大类、7个品种的 M EVVA源离子注入表面处理,取得了延寿3-30倍的显著优化效果,并已通过国家部委级技术鉴定,成果属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立项之初,国内外有不少人对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前景比较悲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和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实验室对于麻花钻等金属切削工具的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工业应用试验屡屡受挫。我们经过分析,改进了工艺,取得了提高麻花钻片、片铣刀和三面刃铣刀等金属切削工具使用寿命10倍左右的显著成效,在国际上首次取得了这一方面的突破,并首先实现产业化,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

这项高新表面处理技术的优越性、实用性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所赏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借鉴近年来国际上的新进展, M EVVA源金属离子注入特别适用于以下几类工模具和零部件的表面处理:(1)金属切削工具(包括各种用于精密加工和数控加工中使用的钻、铣、车、磨等工具和硬质合金工具),一般可以提高使用寿命3-10倍;(2)热挤压和注塑模具,可使能耗降低20%左右,延长使用寿命10倍左右;(3)精密运动耦合部件,如抽气泵定子和转子,陀螺仪的凸轮和卡板,活塞、轴承、齿轮、涡轮涡杆等,可大幅度地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最多可以达到100倍以上;(4)挤压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的精密喷嘴,可以大大提高其抗磨蚀性和使用寿命;(5)半导体工业中的精密模具,罐头工业中的压印和冲压模具等,可显著提高这些贵重、精密模具的工作寿命;(6)医用矫形修复部件(如钛合金人工关节)和手术器具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好。

这项高技术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硬件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软件(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其应用范围也有待不断扩大。

背景介绍

该项863课题是从1988年开始启动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正处于新突破的前夜,有许多人对其应用前景比较悲观,我们成为这一项目的唯一申请者,几乎没有遇到竞争者。我们在广泛而深入地研调国际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根据我们所的技术优势,敏锐地捕捉到当时国际上还刚刚问世的 M EVVA源这一新技术,提出了把它应用于强流金属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的发展方向。因为 M EVVA源的发明者布朗博士发明 M EVVA源的本意是用于核物理研究,因此我们提出这一设想是一次技术创新,并且符合国际发展的需要和趋势,至今,离子注入依然是 M EVVA源的主要用途。我们之所以能够争取到这个项目,还因为我们在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上在国内有优势。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离子注入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单位之一。

国内外发展概况美国的 I SM Tech.公司是国际上生产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的专业公司,在综合技术水平上处于国际领先。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生产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商用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最近报道的一种多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在真空室里配备了4台 AVIS80-75MEV- VA源,总束流可达300mA,总束斑面积可打12,000cm2,是目前世界上束流最强的 M EVVA源离子注入机。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离子注入表面处理技术这一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良好,如美国的 S PIRE公司和ISM Tech.公司、英国的 A EA Industrial Tech.,Tec Vac和Tech-Ni-Plant、法国的 N itruvid和IBS、西班牙的INASMET和AIN、德国的 M AT和丹麦 D TI Tribology Centre等均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已经将金属离子注入的费用降低到$0.05-0.5/cm2的水平,可以被包括医疗、航空、航天、机械等广泛的领域和部门所接受。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进行的这一高技术研发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体进展如前所述。

知识链接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技术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改性高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能量为100keV量级的离子束入射到材料中去,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份、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材料表面性能,或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

M EVVA源离子注入: M EVVA源是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的缩称。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布朗博士由于核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研制成功的。这种新型的强流金属离子源问世后很快就被应用于非半导体材料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并引起了强流金属离子注入的一场革命,这种独特的离子注入机被称为新一代金属离子注入机。

模具是怎样制造的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模具在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进行流动、冷却、传热过程的动态模拟技术,模具的CIMS技术,已在开发的模具DNM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朝着加快信息驱动、提高制造柔性、敏捷化制造及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

一、高速铣削:第三代制模技术?

高速铣削加工不但具有加工速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温升低(加工工件只升高3℃),热变形小,因而适合于温度和热变形敏感材料(如镁合金等)加工;还由于切削力小,可适用于薄壁及刚性差的零件加工;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用量,可实现硬材料(HRC60)加工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高速铣削加工技术仍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成为第三代制模技术。?

二、电火花铣削和“绿色”产品技术?

从国外的电加工机床来看,不论从性能、工艺指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国外的新动向是进行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用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

最近,日本三菱公司推出了EDSCAN8E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又有新的进展。该机能进行电极损耗自动补偿,在Windows95上为该机开发的专用CAM系统,能与AutoCAD等通用的CAD联动,并可进行在线精度测量,以保证实现高精度加工。为了确认加工形状有无异常或残缺,CAM系统还可实现仿真加工。?

在电火花加工技术进步的同时,电火花加工的安全和防护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电加工机床都考虑了安全防护技术。目前欧共体已规定没有“CE”标志的机床不能进入欧共体市场,同时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重视安全防护技术的要求。?

目前,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主要问题是辐射骚扰,因为它对安全、环保影响较大,在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视“绿色”产品的情况下,作为模具加工的主导设备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绿色”产品技术,将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新一代模具CAD/CAM软件技术?

目前,英、美、德等国及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发的模具软件,具有新一代模具CAD/CAM软件的智能化、集成化、模具可制造性评价等特点 。?

新一代模具软件应建立在从模具设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大量知识上。这些知识经过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整理,以特定的形式存储在工程知识库中并能方便地被模具所调用。在智能化软件的支持下,模具CAD不再是对传统设计与计算方法的模仿,而是在先进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本领域专家的丰富知识和成功经验,其设计结果必然具有合理性和先进性。?

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思想、直观的感觉来设计模具结构,所生成的三维结构信息能方便地用于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这就要求模具软件在三维参数化特征造型、成型过程模拟、数控加工过程仿真及信息交流和组织与管理方面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并有较高集成化水平。衡量软件集成化程度的高低,不仅要看功能模块是否齐全,而且要看这些功能模块是否共用同一数据模型,是否以统一的方式形成全局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以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投产的全过程。?

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功能在新一代模具软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既要对多方案进行筛选,又要对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并为模具设计者提供修改依据。?

在新一代模具软件中,可制造性评价主要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费用的估算、模具可装配性评价、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性评价、模具结构及成形性能的评价等。? 新一代软件还应有面向装配的功能,因为模具的功能只有通过其装配结构才能体现出来。采用面向装配的设计方法后,模具装配不再是逐个零件的简单拼装,其数据结构既能描述模具的功能,又可定义模具零部件之间相互关系的装配特征,实现零部件的关联,因而能有效保证模具的质量。?

四、先进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1、激光快速成型技术(RPM)发展讯速,我国已达到国际水平,并逐步实现商品化。世界上已经商业化的快速成形工艺主要有SLA(立体光刻)、LOM(分层分体制造)、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P(三维印刷)。?

清华大学最先引进了美国3D公司的SLA250(立体光刻或称光敏树脂激光固化)设备与技术并进行开发研究,经几年努力,多次改进,完善、推出了“M-RPMS-型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拥有分层实体制造-SSM、熔融挤压成型-MEM),这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唯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形工艺的系统(国家专利),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2、无模多点成形技术是用高度可调的冲头群体代替传统模具进行板材曲面成形的又一先进制造技术,无模多点成形系统以CAD/CAM/CAT技术为主要手段,快速经济地实现三维曲面的自动成形。吉林工大承担了有关无模成形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已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模多点成形设备。?

我国这项技术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处领先地位,目前正向着推广应用方面发展。? 3、树脂冲压模具首次在国产轿车的试制中得到成功应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了12套树脂模具用于全新小红旗轿车的改型试制,这12套模具分别是行李箱、发动机罩、前后左右翼子板等大型复杂内外覆盖件的拉延模具,其主要特点是模具型面以CAD/CAM加工的主模型为基准,采用瑞士汽巴精化的高强度树脂浇注成形,凸凹模间隙采用进口专用蜡片准确控制,模具的尺寸精度高,制造周期可缩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制造费用可节省1000万元左右(12套模具)。为我国轿车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属国内首创。瑞士汽巴精化有关专家认为可达90年代国际水平。?

五、现场化的模具检测技术?

精密模具的发展,对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密的三坐标测量机,长期以来受环境的限制,很少在生产现场使用。新一代三座标测量机基本上都具有温度补偿及采用抗振材料,改善防尘措施,提高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可靠性,使其能方便地安装在车间使用,以实现测量现场化的特点。?

六、镜面抛光的模具表面工程技术?

模具抛光技术是模具表面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具制造过程中后处理的重要工艺。目前,国内模具抛光至Ra0.05μm的抛光设备、磨具磨料及工艺,可以基本满足需要,而要抛至Ra0.025μm的镜面抛光设备、磨具磨料及工艺尚处摸索阶段。随着镜面注塑模具在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模具抛光技术就成为模具生产的关键问题。由于国内抛光工艺技术及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如傻瓜相机镜头注塑模、CD、VCD光盘及工具透明度要求高的注塑模仍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模具表面抛光不单受抛光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影响,还受模具材料镜面度的影响,这一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抛光本身受模具材料的制约。例如,用45#碳素钢做注塑模时,抛光至Ra0.2μm时,肉眼可见明显的缺陷,继续抛下去只能增加光亮度,而粗糙度已无望改善,故目前国内在镜面模具生产中往往采用进口模具材料,如瑞典的一胜百136、日本大同的PD555等都能获得满意的镜面度。?

镜面模具材料不单是化学成分问题,更主要的是冶炼时要求采用真空脱气、氩气保护铸锭、垂直连铸连轧、柔锻等一系列先进工艺,使镜面模具钢具内部缺陷少、杂质粒度细、弥散程度高、金属晶粒度细、均匀度好等一系列优点,以达到抛光至镜面的模具钢的要求。

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逝世!你知道他的哪些事迹?

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逝世!他是一个值得大家敬佩的专家。李德群出生于1945年,他是江苏人,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然而他在2022年9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这个消息令人非常的悲痛。他一生教授过很多学生,很多人受益匪浅,他身上的精神已经感染了很多人。

李德群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就去了拖拉机修理厂工作,在大家印象当中,从名校毕业的人就应该去非常出彩的公司上班,或者是在比较大型的工厂内上班,可能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大家知道中国能够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曾经的英雄前辈们,他们的实力非常强,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在1974年至1978年的时候,担任湖北潜江机械厂的技术组组长。然后他在1978年时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并且留在学校成为了一名老师,继续研究精密冲压模具 CAD./CAM系统的开发工作。

李德群曾经去往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并且在美国公司成功开发出商品化二维冷却系统软件。他回到国内之后,在华中理工大学工作。然后他并没有待在这个舒适圈内,而是选择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最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研究室的主任,然后在2001年的时候成为了材料学院的院长。

李德群的科研成就是非常出彩的,在2019年6月之前,他发表了300多篇论文,自己创作了4部作品,和其他的人共同撰写了三部作品,有5本教材是他编写的。他和自己的团队曾多次承包国家级的项目,他有20多个发明专利。

改进模具算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

改进什么模具呢?如果是改进的是制作模具的方法,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如果只是改进的模具本身,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就只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冲压机是谁发明的?

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 拉链的发展史话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

冲压模具发明专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冲压模具产品、冲压模具发明专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